大众对精准扶贫、教育扶贫的了解程度及相关项目可行性调查
您好,我们是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赴青海化隆县精准扶贫暑期社会实践团,想麻烦您用几分钟的时间帮忙填完这份问卷。本问卷实行匿名制,题目选项也无对错之分,所有数据只用于统计分析,请您放心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。谢谢您的帮助
请问您对青海一般农村的印象是什么
  • 高原高寒,环境恶劣,贫穷艰苦,资本市场不愿进入,国家拨款扶持也没用,没有发展潜力,要使此地人民脱贫,将他们迁移至其它地区是最好的方法
  • 其特殊的自然环境的确使发展受限,发展难度巨大,发展潜力也不容乐观。依靠市场无法得到长久发展,若要脱贫必须紧跟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,加大资本、技术的赔本投入,该地将一直拖国家经济水平的后腿
  • 发展难度巨大,发展机遇也不小。需要以国家牵头,鼓励资本市场进入,该地在合理措施下会脱贫,并为国家创造巨大的经济、文化等方面的成果
  • 尽管自然条件不算优越,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许多因素尚未被发现或利用,其发展潜力很大,应做好招商引资与宣传工作,不需要政策帮扶,只需让资本市场进入
您是否听说过青海化隆县
  • 听说过
  • 没听过
  • 好像有印象
Q3:[Q2]我们此行将去的是化隆县扎巴镇知海买村其海拔2900米以上,其基本概括如下:高海拔、高寒,有耕地、草地、林地近5000亩,降水少,耕地坡度大,属于雹灾易发地段,自然灾害频发。其属于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镶嵌地带,土层薄,坡度大,村里的耕地均为坡地,无法使用机械化农机设备,只能靠人工进行农作物种植。距镇政府18公里,水、电已经入户,硬化路和通讯信号已经入村,不通公共交通和邮政。知海买村通往镇里的18公里道路已经进行路面硬化,但从扎哈公路到村里的道路是绕山的村级公路,坡陡、弯急、沟深,交通仍然不便,尤其冬天道路积雪后很难融化,山路很难通行。全村共有67户337人,约三分之二为藏族人。有党员12人。目前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111人,其中包括贫困户20户92人,低保户4户19人。村内设有一所小学,目前有教师1名,学生22人。村内小学生到三年级后,需到附近其他小学就读。目前全村共有小学生37人,初中生16人,高中生5人、高职生3人,大专生3人。知海买村村民的主要收入为挖虫草、外出务工、养植和种植等,但挖虫草季节性强,务工是做建筑小工且时间短,养殖业规模小,种植粮食仅够自给(无灾年份),这些收入一般仅够维持温饱。个别村民因包草山(承包山头,雇人挖虫草)致富,但风险较大,很多人因此致贫。文化教育水平普遍偏低,30岁以上的成年村民基本为文盲或半文盲。村民普遍信仰藏传佛教,藏民和汉民之间差异不大,村里有寺庙。使用语言主要为藏土语和青海话,不会讲普通话,部分村民甚至听不懂普通话。大多数村民思想观念较为保守,政府长期的扶贫政策也导致村民愿意接受给资金和物资的扶贫项目,而对技能培训兴趣不大。
您认为该村最需发展改进的是什么
  • 文化教育情况
  • 交通情况
  • 特色产业
  • 招商引资情况
  • 村内公共设施建设
为有效扶贫,您认为下列政策方向的重要性排序依次是
  •     A。国家发挥宏观调控,大力拨款,使此地与其他地区同步发展
  •     B。国家大力宣传此地的优势条件,招商引资
  •     C。国家鼓励志愿者来到此地进行志愿服务,鼓励社会人士捐款
  •     D。国家着手探讨易地迁出发展的具体措施
您认为发展教育对该村脱贫的效果如何
  • 至关重要,村子的未来在高素质的下一代,教育是最关键的
  • 基础设施极度不完善,相比之下,教育还不太重要
  • 教育与经济开发、交通建设同等重要,应同步发展
您怎样看待大学生支教行为
  • 有利于大学生个人发展,但不利于受支教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
  • 不一定,具体情况具体分析
  • 没有弊端,对大学生和受支教地孩子都是好事
  • 持否定态度
  • 持肯定态度,益处大于弊端
请您对我们团队预想的方案的有效性进行评判(如考虑可行性与作用程度)
在村里文化广场开宣讲会,介绍地质灾害,介绍邻村或是其它脱贫的例子,介绍基于特色产业、创新生产方式的发展思路
在村里广场播放自制视频或其它影视作品,开阔村民的视野,改进不思进取的保守思想
对村民进行专业的音乐美术介绍与培训,提供心理辅导与咨询
与村干部一同挨家走访,收集村民心声与发展苦恼以及村民的看法,以调研考察结果为基础,探索出可行的发展路子
针对具体学生,精心设计课程方式与内容,提供特色的,有针对性的支教与学习辅导
请您提出我们团队方案的不足,以及对我们团队的其它看法或建议
请您谈谈大学生支教的益处与不足,以及改进措施与注意事项
由小数据xiaosj.cn提供支持